客服热线:0531-66951177

首页 > 行业信息 > 正文
国内首个民间融资管理办法在浙落地

 一直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民间融资处在了风口浪尖上。今年下半年,“高利贷”、“跑路”、“崩盘”等字眼令其负面形象急剧放大。

民资是一把“双刃剑”。浙江作为民资丰沛之地,潜藏于民间的资金数额达数千亿甚至万亿元之巨。如此大规模的民间融资市场生存于地下,无法得到合理引导,势必会形成鱼目混珠的局面。一方面,既有大量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资金进入投机渠道甚至非法渠道,埋下巨大的金融风险与道德风险隐患。

 堵不如疏。省政府日前出台的国内首个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民间融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就是为了引导与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发挥其积极作用的一面,逐步构筑一个使之从地下走上地面的阳光化体系。

通道之一:引向实体经济让民间融资阳光化,关键就在于为民资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意见》确立了积极拓宽民资投资渠道,合理引导民资流向的思路,明确对民资非禁即入,包括鼓励和引导民资进入实体经济、重大项目建设等领域。

事实上,民资并不排斥实体经济。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调查显示,2003年温州民间借贷资金高达90%的比例流入了生产经营、小生意和养殖业等实业领域,仅10%进入建房购房等其他途径。此后几年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升温及矿产等资源价格急剧上涨,才逐步偏离实业,大量的资金涌入房地产、矿业等投机领域赚“快钱”。今年以来,温州民间借贷资金规模约1100亿元,其中投向生产经营占比骤降至35%,用于房地产投资的占20%,而流入民间借贷市场的资金多达45%,“以钱炒钱”成为当地民间融资的重要流向。

省金融办负责人表示,吸引民资复归实业,关键是让他们看到投资的前景。《意见》为民资所辟设的上述阳光化投资领域,都蕴含着大量的投资商机,回报不菲。以“十二五”海洋经济重大建设项目规划为例,全省统筹安排相关重点建设项目近500个,总投资约1.2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将投资8000多亿元。2010年至2012年,省政府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海岛基础设施、海洋科技研发等项目建设,并建立10亿元海洋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海洋新兴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等。正因为发展空间巨大,才更需要资本的助力。像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也都是浙江“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点领域,可以说早进入就早得益,谁抓住了先机,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通道之二:灰色融资换新装

充裕的民资如何有效地转化为规模化的产业资本?民间“地下融资”如何转化为阳光下的规范投资?方兴未艾的PE(私募股权投资)无疑是民资阳光化的合适路径之一。省金融研究院常务副理事长、省上市公司协会会长陈国平说,对浙江民资需要有一种金融工具去引导、集合,PE一头联结着社会资金,一头联结着产业项目,恰好具有这样的“桥梁”功能。

近几年风起云涌的众多浙江PE机构,宛如民资接受阳光哺育的一座座“阳光房”。据工商部门统计,目前全省以创投、风投为名注册的企业约200家,注册资本超过100亿元;以投资管理、股权投资为名注册的超过1000家,加上参与股权投资的各类企业,浙江PE可谓蔚为壮观,其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民营企业。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PE,犹如一根根“管道”吸纳着民资,有序地流向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浙商创投董事长陈越孟对此深有感触,浙商创投自成立以来,几乎每次设立基金都是提前结束募资,民资对股权投资的热衷由此可见一斑。

政府不仅乐观其成,更乐于加力助推。我省除了出台对股权投资机构的扶持政策外,在省政府决策、牵头下,还相继发起设立了全省第一只管理规模达50亿元的浙商产业投资基金和规模为5亿元的省创投引导基金,并推动开展全省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陈国平说,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和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目的就是充分发挥民资丰裕、投资者积极性高涨、风险承受力较强等优势,以集约化管理方式,推动民资阳光化进程。

通道之三:有望“嫁入”银行

浙江民资对投身金融业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近年来,无论是浙商银行的组建,还是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改革,抑或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试点,无一不活跃着浙江民资的身影。截至11月末,全省小贷公司共批准200家,已正式开业的有171家,这些小贷公司几乎全部由民营企业担纲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也是如此,浙江银监局原局长杨小苹说,即使按银监会相关规定,民营资本只能充当第二股东以下的村镇银行,民资照样趋之若鹜,在全省现有的32家村镇银行(含宁波)中,家家都有民资股东参与。

民资进入金融业,在政策和法律层面已没有任何障碍。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一级律师童松青表示,2005年和2010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两个“36条”文件,即《非公有制经济36条》和《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意见》,均对民资进入金融业作了明确阐述。但从操作层面看,民资要想真正无碍地进入金融领域还有待时日,特别是民资所遭遇的“玻璃门”、“弹簧门”等现象亟待破除。因此,吸引民资进入金融业关键还在于开放力度与落实力度。

此番《意见》明确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步伐,吸引更多民资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的举措,显然表明我省在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方面将进一步敞开对民资的大门。事实上,浙江地方金融改革起步早、发展快,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在全国处在一个领先位置。“十二五”时期,无论是建设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还是打造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对民资都意味着是难得的机遇。具体而言,像地方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和增资扩股,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扩面,都有望成为民资一展身手的“梦工场”。

陈国平认为,民间金融是地方金融机构成长的逻辑起点。因为地方金融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和地方居民,这与民间金融的服务对象定位基本相重合。民间金融形态通过规模形成高组织化的正规金融机构是其客观、内生的要求。由此,民间金融与地方金融机构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民资参与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相关热词搜索:国内 首个 民间

上一篇:高法发通知 要求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下一篇:山东省金融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督促小额贷款公司依法合规经营有关问题的通知

联系我们

地址: 济南高新区舜风路322号7号楼二层东侧

电话:0531-66951013 66951177

网址:https://dongfangloan.com

邮箱:dongfangloan@163.com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726号